高瑞东:四季度GDP大超预期,成色几何?
炒股就看,高瑞权威,东季度G大超专业,预期及时,成色全面,高瑞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东季度G大超
来源:高瑞东宏观笔记
核心观点
事件:
2023年1月17日,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经济数据,成色四季度GDP单季度增速2.9%,高瑞大幅高于wind一致预期1.9%。东季度G大超其中,预期社零及生产增速超预期,成色固投持平预期。高瑞
核心观点:
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大超市场预期,东季度G大超也远高于二季度的预期0.4%。一是,四季度制造业复苏态势强劲,复合增速达年内高点,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;二是,12月社零表现大幅高于预期,主要受药品销售大幅冲高,及多地新一轮汽车促销活动的影响,可选消费和餐饮零售依然低迷。三是,基建投资保持高景气,国常会指示冬季重大项目不得停工。房地产是四季度经济的最大拖累,驱动供需两端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,12月开发资金到位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改善。
本轮疫情“过峰”对经济冲击基本落地。1月上旬,全国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经基本过去,居民出行和货运物流加快恢复,12城地铁客运量及百城拥堵指数基本恢复至2019年的八至九成。伴随新一轮稳经济、扩内需政策见效发力,预计2023年一季度,经济将重回复苏轨道。
制造业是当前经济最大亮点,产业升级依然是核心驱动。
2022年12月固投单月同比增速上行,主因制造业复苏态势强劲,房地产投资跌幅收窄也有一定贡献。在重启PSL、增设专项再贷款、利率下行、财政贴息等多重政策扶持下,企业扩产意愿自2022年年中以来明显好转,企业中长期信贷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恢复。12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升至7.6%,环比增速超历史同期。电气机械、有色金属、通用设备、汽车行业投资单月同比增速较高,是主要拉动项,指向当前制造业复苏的核心依然是产业升级。
基建保持高景气度,广义财政继续护航。
基建单月增速小幅回落,主因基数影响,单月复合增速继续上行。在国常会冬季重大项目不得停工的指示下,基建投资保持高景气度,PMI指标也维持在扩张区间。向前看,基建将持续发力,一是准财政举措“余粮”仍充足,政策性银行信贷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仍有加量空间,发行特别国债、调用专项债结存限额也是可选项。二是,“十四五”规划涉及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向前推进。
消费表现超预期,主受汽车和药品提振,可选消费和餐饮消费依然低迷。
社零12月单月增速远高于市场预期,也好于4月疫情冲击时表现。社零超预期,除低基数外,主要受益于近期药品销售大幅冲高,以及多地新一轮汽车促销活动,提振汽车消费的影响。除药品和汽车之外,可选品、居住类商品、餐饮消费则表现依然低迷,与线下消费场景密切相关的纺织品、金银珠宝和化妆品跌幅尤其较大,这也表明12月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进一步显现。
房地产销售跌幅收窄,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,开发贷增速大幅改善。
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面积跌幅小幅收窄,低位震荡,竣工景气度保持稳定。但受前期土地成交转冷,土地购置费持续下挫的影响,开发投资表现依然低迷。为稳定地产基本面,近期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。供给端“保优质主体”的调控思路不变,12月的开发商到位资金已经出现好转,国内开发贷改善最为明显。需求端政策空间也进一步打开,央行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,将进一步催化住房需求释放。
风险提示:美联储加速加息,加速全球衰退风险。疫情大规模反复。
一、12月数据落地,经济底逐步探明
事件:2023年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经济数据:
【1】四季度GDP单季度增速2.9%,wind一致预期1.9%,全年累计增速3%;
【2】生产单月增速1.3%,wind一致预期0.6%,前值2.2%;
【3】固投累计增速5.1%,wind一致预期5.1%,前值5.3%;
【4】社零单月增速-1.8%,wind一致预期-6.5%,前值-5.9%。
核心观点:
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大超市场预期,也远高于二季度的0.4%。一是,四季度制造业复苏态势强劲,复合增速达年内高点,产业升级是核心驱动;二是,12月社零表现大幅高于预期,主要受药品销售大幅冲高,及多地新一轮汽车促销活动的影响,可选消费和餐饮零售依然低迷。三是,基建投资保持高景气,国常会指示冬季重大项目不得停工。房地产是四季度经济的最大拖累,驱动供需两端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,12月开发资金到位增速已经出现明显改善。
本轮疫情“过峰”对经济冲击基本落地。1月上旬,全国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经基本过去,居民出行和货运物流加快恢复,12城地铁客运量及百城拥堵指数基本恢复至2019年的八至九成。伴随新一轮稳经济、扩内需政策见效发力,预计2023年一季度,经济将重回复苏轨道。
二、四季度GDP成色几何?
2022年四季度,GDP同比增速2.9%,大幅高于WIND一致预期1.9%,对应全年累计增速3%。从支出法的角度来看(为剔除基数因素,我们参考复合增速),四季度制造业和基建景气度维持高位,对投资带来强劲支撑,也是GDP增速超预期的主要拉动;消费回落深度基本与二季度表现一致,出口增速则在四季度快速下滑。房地产依然是经济最大的拖累项,2022年四季度的复合跌幅进一步扩大。
当前,产出缺口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,第一产业产出已经高于疫情前表现(2019年四季度),第二产业产出缺口相对较小。1月上旬,疫情搜索指数已明显降温,全国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或已过去,随着居民出行以及线下消费呈现出加快复苏态势,预计服务业也将加速恢复,回补缺口。
三、制造业:当前经济最大亮点
制造业复苏态势强劲,是固投同比增速上行的主要支撑。2022年12月固投累计增速5.1%,持平wind一致预期,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0.8%上行至12月的3.3%。从环比来看,12月固投单月环比增速11.6%,高于历史同期的7.4%(2016年至2019年同期平均环比)。分项来看,制造业增速大幅抬升是固投环比增速抬升的主要支撑,广义基建增速维持高位及房地产投资跌幅收窄,也带来了一定贡献。
2022年年中以来,随着政策积极发力,制造业景气度出现明显好转。2022年8月以来,在政策性金融工具、重启PSL、增设专项再贷款、融资利率下行等多重政策扶持下,企业扩产意愿出现明显好转迹象。2022年三四季度,制造业单季度复合增速持续抬升,企业部门融资也持续恢复,12月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已占新增贷款总额64.48%(6MMA)(详情请参考我们在1月10日外发报告《社融增速仍将寻底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》)。
2022年12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增速从11月的6.2%升至7.6%,表现亮眼。从环比来看,12月单月环比增速14.6%,远高于历史同期的9.1%(2016年至2019年同期的平均水平),体现出了超季节性的强劲复苏。分行业来看,12月电气机械、有色金属、通用设备、汽车行业投资单月同比增速较高,是主要拉动项,指向当前制造业复苏的最核心驱动力依然是产业升级。从环比来看,有色金属行业投资环比增速大超历史同期表现,出现超季节性复苏。
当前,产业升级依然是制造业投资的最核心主线,预计制造业投资在2023年也将延续复苏趋势。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来看,相比于历史上的“技改”周期(如2018年),2022年政策发力姿态明显更强,包括企业融资利率持续下调,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,中央财政贴息等等。我们认为产业升级是支撑2023年制造业投资扩张的核心逻辑,但是出口增速回落和地产疲弱、工业企业盈利转负确实将对制造业投资造成拖累,预计制造业投资整体增速将维持温和复苏的状态,增速约为7%,上限难以超过基建投资,下限高于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(整体固投受房地产投资拖累)。
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《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(2022-2035年)》中,同样提到要“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”。从具体方式上包括加大引导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,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,并且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,提升用地、用能、融资等要素保障。
四、基建:保持高景气度,继续发力
基建投资依然维持较高景气度,复合增速继续上行。12月广义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10.4%,低于上月的13.9%,同比增速回落主因21年同期高基数。从复合增速来看,12月基建投资三年复合增速为6.0%,大幅高于11月的3.8%。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示,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,符合冬季施工条件的项目不得停工。从PMI数据来看,12月建筑业PMI为54.4%,位于荣枯线之上,建筑业总体继续保持增长。
向前看,预计2023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落于7%至10%区间内。一方面,从基建资金来源看,虽然预算内资金受地方政府杠杆率掣肘,但准财政举措“余粮”仍充足,政策性银行信贷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仍有加量空间,发行特别国债、调用专项债结存限额也是可选项。另一方面,“十四五”规划涉及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向前推进,关键领域补短板与新型基础建设方面是重点方向。
五、消费:超预期,主因汽车、药品提振
12月社零高于市场预期。社零12月单月增速-1.8%,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-6.5%,也高于11月的-5.9%。从冲击幅度来看,12月社零下滑幅度小于4月疫情冲击期。社零表现超预期,一是因为2021年同期的低基数;二是多地疫情过峰,药品销售增速大幅冲高;三是,受益于2022年底的多地开展新一轮汽车促销活动,汽车销售增速大幅回升。从环比来看,12月社零环比增长3.7%,高于历史同期的2.0%(2016年至2019年)。
如果我们剔除掉药品销售和汽车销售,观察可选品、居住类商品、餐饮消费,则整体表现依然低迷,疫情对于消费的冲击在12月进一步显现:
(一)必选消费:大幅走高,主因药品销售增速大增。药品销售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8.30%大幅抬升至12月的39.80%,成为必选消费品的主要拉动项。受居民居家休息、提前“囤货”等需求的影响,粮油食品和饮料销售单月同比增速也出现小幅抬升,分别从11月的3.90%和-6.20%,抬升至12月的10.50%和5.50%。但必选品中与线下消费场景较为相关的日用品,销售增速则维持低迷,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-9.1%下滑至12月的-9.2%。
(二)可选消费:维持低迷,与线下消费场景相关的纺织品、金银珠宝、化妆品受冲击明显。可选消费表现依然低迷,12月单月同比增速为-10.8%,维持低位震荡。与线下消费场景密切相关的纺织品、金银珠宝和化妆品销售跌幅尤其较大,1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-12.5%、-18.4%和-19.3%。
(三)汽车和石油制品消费:汽车销售走高,但石油制品销售维持低迷。汽车消费单月同比增速由11月的-4.2%转正至12月的4.6%,主要受益于近期各地发放新一轮汽车消费券的提振。但是受居民出行回落的影响,石油制品销售增速继续回落,单月增速从11月的-1.6%回落至12月的-2.9%。
(四)居住类消费:维持低位,单月增速自11月的-15.5%收窄至12月的-10.8%,主要是受到家用电器销售跌幅大幅收窄的提振。
(五)餐饮消费:大幅走低,但冲击深度小于4月。12月餐饮消费的单月增速从11月的-8.4%回落至-14.1%,但冲击深度小于4月的低点-22.7%。
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已经基本落地,预计2023年1月,消费将重回恢复轨道。截至1月上旬,疫情搜索指数已明显降温,全国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或已过去,居民出行、货运物流以及线下消费呈现出加快复苏态势。居民出行方面,截至1月12日,12个样本城市地铁客运量、百城拥堵指数(7DMA)分别较前期最低点回升116.7%、15.6%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.9%、96.2%。随着居民出行恢复,消费将重回恢复轨道,尤其是餐饮消费、线下消费等受损较大的行业,恢复弹性相对更大。(详情请参考我们在1月14日外发报告《疫情感染高峰已过,Q1经济修复或超预期—— 经济复苏追踪系列 第二篇》)。
六、房地产:低位震荡,政策持续发力
2022年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跌幅小幅收窄。2022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跌幅为30%,跌幅较11月的33.3%收窄,销售额单月跌幅为27.9%,跌幅较11月的32.2%收窄。分城市来看,广义三四线城市销售面积的跌幅小幅收窄,但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成交跌幅则继续下挫。
竣工景气度稳定,新开工面积跌幅收窄,但土地交易回落拖累整体开发投资。竣工面积单月同比跌幅从11月的20%大幅收窄至12月的7%,主因基数波动,从三年复合增速来看,12月增速表现持平11月的-1.7%,横向来看依然是房地产行业中景气度最强的环节。受12月销售和开发商到位资金好转的影响,新开工面积跌幅收窄,从11月的51%收窄至12月的44%。
但是,受前期土地成交转冷,土地购置费持续下挫的影响,开发投资依旧表现低迷。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跌幅自11月的19.9%收窄至12.2%,主因21年同期基数走低。从三年复合增速来看,则相对11月的-3.2%下滑至12月的-3.7%。
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,稳定地产基本面。一是,供给端“保优质主体”的调控思路不变。2022年12月20日,央行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,要继续“推动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,改善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”。2022年12月21日的证监会党委会议,要求“推进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企发债,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‘借壳’已上市房企”(详情请参考我们在1月5日外发报告《从部委工作会议看2023年经济重点——经济复苏系列报告第一篇》)。
从12月的开发商到位资金表现来看,单月跌幅从11月的36%收窄至12月的30%(2021年同期低基数也有一定贡献),国内开发贷改善最为明显,单月跌幅从11月的31%大幅收窄至12月的5%,开发商自筹资金和居民购房款跌幅也有小幅收敛。
二是,需求端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,数据不稳,政策不息。1月5日,住建部表示“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,要大力支持。首付比、首套利率该降的,都要降下来。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,要合理支持。”同日央行宣布,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,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,可阶段性维持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。
七、风险提示
美联储加速加息,加速全球衰退风险。
新冠病毒出现新变种,引发疫情大规模反复。
End
相关文章:
- 资本市场多措并举服务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
- 南海某海域,多艘舰艇跨昼夜全训考核!
- 央行、银保监会: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
-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11月22日回购2857万股H股及1240.2万股A股
- 我国将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
- 央行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:对内重点防范虚构交易、转移利润 对外重点防范利益输送
- 官宣!Redmi 11 Prime 5G将于9月6日发布 搭载天玑700
- Burberry CEO称Daniel Lee将重振品牌形象
- 中国银行信用卡上半年消费额7288.69亿元 同比下滑6.40%
- 关键节点出现!多家国有大行与头部房企密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授信额度上千亿